回响读书会|我们好像已经失去了园林
一座园林就像一方壶中天地,
园中的一切似乎都可以与外界无关,
园林内外仿佛使用着两套时间,
园中一日,世上千年。
——《不朽的林泉》
书代表无限的可能性,阅读每个人精神的避难所。回响之外编辑部延续【一回】对于地域作为方法的探讨,从园林出发,在内部发起了一场关于阅读的实践——【回响读书会】。
首期我们聚焦中国古典园林,通过各自阅读一本关于园林的书与自己的日常体验,分享对于古典园林的理解,并思考在当代人的生活中,该如何唤醒园林精神。
西 坡
“人一多,园林就逃跑了”
五一的时候,我在网上看到一张图,苏州的一个园林里,水池边,石头上,乌央乌央全是人。我就觉得特别的滑稽。因为园林的要求是很特殊的,人一多,园林独有的那种感觉就完全消失了。我第一次逛大名鼎鼎的拙政园的时候,就是跟一群人挤在一起,一点意思都没有。后来在非节假日人少的时候再去逛园林,才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乐趣。
园林不是一种景观,光靠看就行了。园林是一种意境,人要静下来,才能体会到主客观融为一体的感觉。我在书里读到,古代的那些园林的主人,也不经常住在园林里,他们也是偶尔才去,就是为了保持一种陌生感、神秘感。
我最近在读法国汉学家朱利安的一本书,叫《山水之间:生活与理性的未思》。他讲到东西方的风景观的差异。在现代西方语境里,风景是指视线所及的大地的一部分。一边是观察者,另一边是大自然,两边是截然对立的。中国人讲山水,是制造一个小世界,人不是站在外边观看,而是要沉浸在里边。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园林精神的本质。
△ 游人如织的拙政园
申 强
“我们好像已经失去了园林”
仅仅透过《翳然林水》这个本书的名字,就让我觉得或许我们已经很难再感受园林最初的纯粹的意境。书名源自《世说新语》中“翳然林水,便自有濠濮闲想也”,即“林木蔽空,山水掩映,就自然会产生濠水濮水上那样悠然自得的想法”。而我们当下所处纷忙的社会,节假日景区拥堵的人群,让落叶、泉响、鸟鸣都被淹没在嘈杂之中,那份空、静与闲适已经消失了。
但园林依旧有着它重要的价值,它是东方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,山石花木建筑的组合变幻和谐精妙,哲学、文学、书画、园艺、室内装饰、文玩陈设等传统美学交相辉映,并且以园林为载体,实现了内在的共通与共融。纵然当下被喧嚣淹没,但多少还留有几分无法磨灭的宁静与悠然,透过这个热闹鲜活的载体,我们依旧可以穿越百年千年,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景观魅力,去想象、去憧憬那种“人们在生命的最高价值层面,在深致的心灵生活中,所需要的一种能够使自己得到归宿的‘家园感’。”
△ 晨昏之时,拙政园依稀还有片刻安宁 ©雨前绿茶
子 溪
“消亡也是一种永恒”
《活的园林》在第一章结尾处提及“美和毁灭的关系”、“荒芜的历史”、“繁华的梦境”。这是一种立足于当代的思考。书中提到了三种园林,绝对真实的园林、重新表达的园林、融入当代生活的园林。绝对真实的园林已不复存在,如今我们看到的园林经过修饰、复原、重建,在节假日如集市般拥挤,想找到一处无人的角落几无可能。当我们走进重新表达的园林中,如果能通过知识积累,把缺失部分填补上,我们也可以离真正存在过的园林更近了一步。
在我看来,当代园林是一个老少咸宜的地方,你可以看到外国人在游园,也可以看到老人在园林里练习摄影技巧,还可以看到学生写生、孩子在假山上嬉戏……园林像是一个艺术品,可以任人解读,西方人能读出哲学意味,东方人也可感知天人合一,它的兼容性极强。
在西方,教堂是人和神交流的通道;在中国,园林像是一个时间通道,它让我们可以触摸传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,领会诗意的心境,读取园林主人的故事,向往一种在当代无法实现的浪漫人生。从这一重意义上,园林的消亡带来的是时间的永恒性。
△ 夜游网师园,梦回千古 © 西江月
侯 雨
“可被拥有的日常”
作为一个很少拥有绿色的北方人,园林这个话题似乎离我很遥远。第一次感知园林是十几年前去扬州个园,那是一次纯游客视角的走马观花,雁过无痕。第二次是两年前去成都杜甫草堂,因为从事和文字、设计相关的工作,所以开始有意识地带着研究的视角去体验。直到最近,我反而在小区的景观庭院里找到些园林的感觉。
这也让我找到一种“拥有园林”的方法,就是从“我”出发,不把这片自然当作是高不可攀的遥远之物,而是在当下那个置身其中的时刻,在已有的日常中,将自我完全交给自然,哪怕只是在小区种的树旁边停留一会儿。
《中国园林:诗意/审美与四季》中写到:美只是一种仪式的体现,其中最重要的是“自我”的延续。从本质上来说,园林就是自然与自我的结合,学会从观物到自观,就能在日常中发现园林、拥有园林。
△ 心中有园林,何处无风景?
©
「回响读书会」
本期推荐书单
园林不仅是一种景观,更是一种精神。园林象征着一种以退为进的生命态度。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来说,园林是宝贵的精神休憩之所。我们从园林里学到的东西,也应该应用到对日常生活的体察中,让一棵树、一片云、一道天光随时慰藉我们的心灵。
无花木则无生气
《江南园林志》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方法进行测绘、摄影的园林专著。书中述及的一部分园林现已残破或者废弃,这方面的资料尤具历史价值。文字部分包括造园、假山、沿革、现状、杂识五篇,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,阐释假山艺术,介绍江南各地著名园林的沿革、现状、艺术特点并作出评价。
一本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教科书
本书内容大体上是围绕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、艺术方法,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文化艺术之间究竟如何相辅相成,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境界这样三个大的方面而展开的。
本书用许多有代表性的图例来说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主要内容;尤其是在图片下面用尽量简明清晰的文字说明,直接解析图例中所标示每一处园林作品的艺术特点、结构原理、空间原则等等问题。相信通过这样一些十分具体的解析,读者在众多初看时可能是满眼浑沌一体、难辨泾渭的园景画面中,发现诸如“一山一水的对应关系”、“一处小景中含蕴的多层空间结构”、“几个院落之间的尺度比例和转折方式”等等无数很细致的园林艺术方法。
△ 苏州退思园 © 微图老陈
园林提醒着我们是什么样的人,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
作者以游园形式,从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些标志性符号如亭台楼榭、水流、假山奇石等入手,探讨中国园林中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,并结合西方园林的一般特点,深入探究中国园林里的深层哲学意境。本书图片部分采用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洪磊的园林摄影作品,和文字部分相得益彰。
追溯两千余年中国园林发展脉络,探讨人居文化的新生与转型
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样式,中国园林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。似乎没有其他古典造境,能比它更真实、亲切、优雅,能让我们体认中国人的世界观,领略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。可是,在时代狂澜席卷一切的巨变中,中国园林似乎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,在转换为博物馆的过程中渐失了生活的本味儿。难道这就是中国园林最终的归宿吗?
△ 俯瞰网师园 © 呆呆龙
在本书中,著名建筑师、策展人唐克扬将领我们踏上重寻中国园林之路。从那些早已湮灭的名园,到如今点缀于街头巷尾的亭阁,从文字层面的园林秘境到每天现实面对的环境议题,中国园林的想象力不囿于园墙之内,持久的生命力必也意味着强大的适应力。让我们在古典与当代的碰撞中,洞见“中国园林”所具有的另一种可能。
揭开隐于高墙深院
苏州园林的神秘面纱
中国古典园林精华在江南,江南园林艺术造诣之精在苏州。苏州古典园林素有“园林之城”之称。由于苏州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、文化、自然等优越条件,极利因水就势造园,从而形成了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。
△ 苏州 沧浪亭 © 呆呆龙
刘敦桢院士深入考察、测量,历经多年整理出版的重要著作。本书分总论和实例两部分,其中总论部分介绍布局、理水、叠山、建筑、花木等。实例部分介绍15个典型的案例,包含黑白照片500张,墨线图300幅。本书是研究苏州园林的经典之作,出自大师手笔,是中国园林的重要著作。
熔哲、文、美术于一炉
《说园》是我国著名古建筑、古园林专家,同济大学教授——陈从周先生的园林理论力作,对造园理论、立意、组景、动观、静观、叠山理水、建筑栽植等方面皆有独到、精辟的见解。
全书谈景言情,论虚说实,诚如叶圣陶先生的评述——“熔哲、文、美术于一炉,臻此高境,钦悦无量”。书中文笔清丽可诵,引人入胜。《说园》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园林理论著作,还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。
呼童闲扫落花
留客共赏幽竹
《园冶》在中国古代造园史上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,全书共分三卷。第一卷分相地、立基、室宇、装折四篇;第二卷全志栏杆;第三卷分门窗、墙垣、铺地、掇山、选石、借景六篇。其中铺地、掇山、选石、借景四篇,为我国造园艺术之精华,并附图235幅。
△ 网师园 ©黑夜微光
《园冶注释》由我国造园学的创始人陈植先生为《园冶》一书所做的注释。陈植早在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注释工作,还与许多知名学者,如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祯、建筑科学院的刘致平、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及杨超伯等人,相互切磋,分别增补、订正,力求作到真实反映《园冶》的特色。
一片土地,所见之景,剪裁的局部
作者爬梳欧洲的“风景”以及风景观的缘起及其兴盛与沒落,援用中国的山水观资源,让中欧双方思想面对面地凸显出各自的未思。之后,采取双边的人文资源而提出他个人对“风景”的新定义,认为欧洲的风景思想若要振兴,必须开采中国山水观。
一个古代文人雅士“诗意栖居”的处所
《长物志》书名“长物”,出自《世说新语》,取“身外余物”之意。《长物志》是中国古代造园名著之一,书中直接有关园艺的有室庐、花木、水石、禽鱼、蔬果五志,而书画、几榻、器具、位置、衣饰、舟车、香茗七志,其内容远远超越了园林的范围,可以说从衣食住行到器用鉴藏,全方位展示晚明文人的精致生活和审美趣味,是古代文人生活美学的典范之作。
文震亨在园林建造及日用品鉴中,追求雅、古、隐,在历史与文化的时间中,描述他眼中的美好之物,将闲情与趣味变成了隽永的文字,在叠山理水、莳花艺草、品书论画、焚香品茗中,将生活审美化、审美生活化,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古代文人雅士“诗意栖居”的处所。
△ 江南园林有层次的秀美 © 蒽子
回响之外读书会仍在持续进行中。接下来每期将开放两个设计师参与名额,欢迎留言和编辑部联系,让我们一同读一本好书,享受片刻宁静,旁观这个世界点滴细微的惊喜。
©
特别策划 | 回响之外
平面设计 | 俊儿 排版 | 申强
监制 | JAY
新媒体运营 | JEAN
品牌运营 | 子溪、侯雨
往期精彩回顾
回响书单002丨探秘城市的另类视角
回响书单001丨万物有灵且美
©
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
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